ERP历史演变之MRP

由于重订货点法(ROP)和基于物料清单(BOM)的逐层分解法存在很多的问题,再加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电脑的问世,于是物料需求计划(MRP)便应运而生。

不管是了解人还是物,最好能了解其大致的历史演变,这样才能对其全面看待,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,并避免很多的误解,对于ERP学习当然也是如此。

ERP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四个阶段,也就是MRP、闭环MRP、MRPII和ERP。每一本讲ERP的书,基本上都会简单的介绍这几个阶段。为了更好的理解ERP的由来,实际上还有两个知识点也很重要,就是重订货点法(ROP)和基于物料清单(BOM)的逐层分解法。

对于制造企业来说,要生产产品就必须有原材料。如果在需要原材料的时候,供应商能准时、保质、保量地送到车间门口,那么企业就可以做到所谓的零库存生产,实际上这是一种很难达成的理想状态,因为这些原材料来自不同的厂家,并且有不同的交货期。

怎么办呢?就只有先把原材料采购回来,放在仓库里面,车间用的时候,再发料到车间。那么到底要什么时候采购以及采购多少比较合适呢?于是出现了重订货点法(ROP),在重订货点法(ROP)相关的博文里面,已经分析了ROP法存在的问题。

比重订货点法(ROP)要合理一点的方法,就是基于物料清单(BOM)的逐层分解法,在相关博文也已经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存在的问题。

正因为上面这些问题的存在,于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了MRP,缩写MRP的全称是Material Requirements Planning,物料需求计划。为什么会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出现?为什么没有早几十年出现呢?理由很简单,因为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了电脑,不借助电脑的强大处理能力,是不可能运行MRP的。

通用生产管理公式

对于MRP,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通用生产公式,也就是回答四个问题:

  1. 要生产什么?(What are we going to make?)
  2. 要完成生产需要些什么?(What does it take to make it?)
  3. 已经有了什么?(What do we have?)
  4. 还需要什么?(What do we have to get?)

前面我们已经讲了,ERP的两个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作用,就是帮企业管物理财。站在管物的角度,实际上就是要回答好上面的四个问题,如果这四个问题没有回答好,那么是不可能把物管好的,其后果就是会导致库存积压和生产缺料。

对于第一个问题,在MRP阶段主要是通过主生产计划(MPS)来完成的,当然后来出现了需求管理(Demand Management)、销售与运作规划(Sales & Operations Planning)等等,同样都是为了把第一个问题回答好。

第二个问题,当然是通过物料清单(BOM)来回答的。

第三个问题,通过库存管理来解决。在进行MRP运算的时候,用的不是在手量,而是可用量,通过可用量来计算需求就可以大大提高准确度,而这个可用量在非MRP环境下是不可能维护好的,通过可用量来计算需求是MRP的大优势之一。

第四个问题,通过运行MRP来解决。很明显,MRP的运行需要用到MPS的输出、库存数据以及物料清单,如果这三项数据有问题,那么MRP的运算结果就一定有问题。

早期的MRP系统重点是处理数量,没有把时间和产能的因素考虑进去,比如物料的需求日期是哪一天、订单应该在什么时候下达、产能是否足够,另外执行的结果也没有反馈到系统中去,也就是缺乏反馈环节。对于这些问题,在MRP的下一个阶段,也就是闭环MRP阶段,才会有相应的功能组成。

分类:ERP: Making It Happen | 关键字:, , , | 发布日期: by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